微故事·展师者风采|李守柱:“柱”守边疆 为新疆培育能源化工人才
  • 作者:
  • 时间:2024-04-18
  • 点击:703
  • 来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宏磊

8月8日凌晨1点,万籁俱寂。

新疆理工学院特种纺织超细无机纤维材料实验室内,灯火通明,李守柱依旧在实验台前忙碌着。

“李教授,您会离开阿克苏,离开南疆吗?”虽然在一起共事了4年,但看着眼前全神贯注的李守柱,助手程辉还是没能压抑住心中的那个问号。

“不走了。既然来了,我就没考虑过要走,更何况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研究团队,就要一直做下去。”李守柱头也没抬,回答道。

8月9日,李守柱教授在实验室做实验。吴梦婷 摄

来到新疆后,这样的问题李守柱不知回答了多少遍,虽然答案相似,但他的语气一次比一次坚定。2011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用仪器与工程专业毕业后,他放弃了燕山大学优厚的待遇,一头扎进了广阔的大西北。怀着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情怀,2016年,李守柱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调入当时的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即现在的新疆理工学院,作为学科带头人参与能源化工学科筹建,成为了在三尺讲台上播撒种子的人。

“新疆发展纺织产业优势明显,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直接使用无机材料静电纺丝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纤维的方法工艺应用。”李守柱说,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新疆理工学院教学科研要服务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而自己从事的无机纳米纤维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恰恰能够立足新疆纺织产业发展特种纺织纤维材料与技术。

初到阿克苏,李守柱发现印象中本该是戈壁荒漠的南疆,竟然也有一个富饶的“南疆稻乡”。“仅温宿县就有9万多亩水稻。”在李守柱看来,采用传统方式处理秸秆浪费资源且污染环境,如何环保节约地处理秸秆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课题有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摆在了李守柱面前。“很多时候我们购买实验耗材都需要从国内其他省市调,要等一两个星期。”李守柱说。

“没伞的孩子要拼命奔跑,我们把别人休息的时间拿来做研究,坐住坐稳‘冷板凳’。”李守柱选择用时间和耐力去解决眼前的困难。

2018年,在李守柱和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研发出一种利用水稻秸秆制备自分离的超细氮化硅纤维的方法,实现水稻秸秆中无机组分的充分利用和氮化硅纤维自分离,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如今已在硅胶无模板静电纺织二氧化硅纳米纤维制备方法、结构功能化、规模化制备、应用研究领域初显成效,其无模板静电纺丝法制备的二氧硅纳米纤维力学性能和高分子纳米纤维媲美,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几年下来,李守柱主持申报了学校第一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点,主持建设化工原理自治区一流课程,2021年,李守柱组建的“无机纳米纤维材料与应用”科研团队获评新疆“天山创新团队”。

“李教授就像胡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他用耐心和匠心帮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团队成员、青年教师张景梅说。

2022年,新疆理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招生规模达202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招生规模达279人,两个专业培养规模均位居全疆第一,已逐步建设成新疆过控、能源化工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极大地缓解了新疆能源化工人才紧张的状况。“现在我的学生一毕业就被疆内的能源和化工企业抢走了,供不应求。”李守柱语气中充满自豪。

李守柱希望能通过学校及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科研教学团队,为促进阿克苏地区和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